華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生培養方案
專業概括:
華南師范大學的漢語言文字學為語言類的傳統學科,分為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兩個大方向,主要研究從上古到現代的漢語的口語系統與文字系統的演變規律、結構特征和現實狀況。華南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主要研究從上古到現代的漢語的口語系統與文字系統的演變規律、結構特征和現實狀況。
培養目標:
培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祖國,積極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在學科上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方法的專門知識,具有較寬的知識面,掌握一門外語,身體健康的高等學校教師、研究人員和其他有關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研究方向:
1、漢語文字學
2、漢語詞匯學
3、漢語語法學
4、漢語音韻學
5、現代漢語方言學
課程設置:
院(系)名稱 |
文學院 |
學科專業 |
漢語言文字 |
||||||||||||
序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擬主講 教師 |
各學期教學安排 |
考查 |
考試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學位課程 |
外 國 語 Foreign Language |
120 |
4 |
|
√ |
√ |
|
|
|
|
|
√ |
||
2 |
政治理論 Political Theory |
74 |
3 |
|
√ |
√ |
|
|
|
|
|
√ |
|||
3 |
語言文學研究方法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
60 |
3 |
指導組 |
√ |
|
|
|
|
|
|
√ |
|||
4 |
古漢語語法學 Archaic Chinese Grammar |
60 |
3 |
張玉金 |
√ |
|
|
|
|
|
|
√ |
|||
5 |
音韻學 Ancient Chinese Phonology |
60 |
3 |
沈建民 |
|
√ |
|
|
|
|
|
√ |
|||
6 |
古漢語詞匯學 Archaic Chinese Lexicology |
60 |
3 |
鐘明立 |
|
√ |
|
|
|
|
|
√ |
|||
1 |
|
古文字學 Study on Archaic Chinese Characters |
40 |
2 |
秦曉華 |
|
|
|
√ |
|
|
√ |
|
||
2 |
出土文獻語言研究 Study of the Language in Chinese Unearthed Literatures |
40 |
2 |
張玉金 |
|
|
√ |
|
|
|
√ |
|
|||
3 |
訓詁學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Texts |
40 |
2 |
鐘明立 |
|
|
√ |
|
|
|
√ |
|
|||
4 |
上古音研究 Archaic Chinese Phonology |
40 |
2 |
沈建民 |
|
|
√ |
|
|
|
√ |
|
|||
5 |
方言研究理論與方法 Theory and Methods of Dialectology |
40 |
2 |
邵慧君 |
|
√ |
|
|
|
|
√ |
|
|||
6 |
|
古代漢語與方言文化 Ancient Chinese and Dialectal Culture |
40 |
2 |
譚赤子 |
|
√ |
|
|
|
|
√ |
|
||
7 |
近代音研究 Modern Chinese Phonology |
40 |
2 |
田范芬 |
|
|
|
√ |
|
|
√ |
|
|||
8 |
漢語史專書研究 The Study of Monograph of The Chinese History |
40 |
2 |
吳辛丑 |
|
|
|
√ |
|
|
√ |
|
|||
文獻綜述、讀書/學術報告 |
|
1 |
導 師 |
|
|
|
|
|
|
|
|
||||
教學實踐和科研訓練 |
|
2 |
導 師 |
|
|
|
|
|
|
|
|
||||
學 位 論 文 |
|
|
導 師 |
|
|
|
√ |
√ |
√ |
|
|
論文要求:
1、論文的選題要符合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特點,應是對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發展、改革與管理有一定價值的題目。
2、論文必須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運用現代教育基本理論和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結合所學專業對基礎教育改革與中小學教學、教育管理中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決策略和方法。
3、論文形式可以是基礎教育、教學或管理的專題研究;可以是高質量的調查研究報告;也可以是基礎教育學科教學或管理的實驗報告、典型診斷報告等。
4、論文撰寫必須在較扎實的教育學科與專業理論基礎之上進行,應廣泛并有針對性地吸收國內外關于所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參考文獻一般不少于25篇。
5、論文應做到體例結構規范,方法科學、合理,觀點明確,闡述準確、清晰,并有一定的創造性。論文字數不少于一萬五千字。論文格式應符合文體要求,書寫格式詳見《華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及論文摘要的基本要求與書寫格式》。
師資力量: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擁有一支高學歷、年輕化、結構合理、敬業樂業、具有協同創新精神、可持續發展的師資隊伍。目前有教職工102人,其中專任教師91人;教授27人(博士生導師17人),副教授30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8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4%。文學院有一批在相關研究領域具有較高學術地位、良好學術聲譽和重要學術影響的專家學者。其中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廣東省教育廳“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4人(其中2人已培養結束)、校級培養對象3人。另有多位教師在相關學術團體擔任重要學術職務。文學院另有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所、中國現當代散文研究中心、商周金文研究中心等校級科研機構。
科研成果:
近五年來,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師承擔省部級及以上縱向科研項目48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9項,橫向項目多項;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廣東省培養有專門知識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榮獲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3項、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0項;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中國語文》、《方言》、《外國文學評論》、《歷史研究》等重要刊物發表論文50多篇,在其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0多篇;在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培養有專門知識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出版等出版社及境外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100多部,其中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2部。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訪問學者也取得成績了突出的學術成績。
學術交流: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立足嶺南,面向全國及海外,積極服務基礎教育和社會文化建設,注重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學院教師主編的新課程標準高中語文教科書發行全國,成為普通高中選用的主要教科書之一;承辦多期國家級、省級中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培訓班,為提高基礎教育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澳門、香港辦學20多年,為港澳地區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基礎教育人才;充分發揮文化策劃、咨詢和服務功能,為廣東社會發展和教育強省、文化強省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持。
學習年限:
學制為2.5年。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學業者,可適當延長學習期限,延長學習期限后,在校年限(含休學)不得超過4.5年。
培養方式:
1、導師負責和指導組集體培養相結合。
2、導師指導與學生自學相結合。
3、課堂講授與討論相結合。
4、傳授專業理論知識與加強科研和寫作訓練相結合。
推薦閱讀
9.7分
7.5分
7.3分
8.3分